close

博翔科技為專業機械設備歐規/美規及半導體設備SEMI S2輔導顧問公司

本公司為專業從事設備安全檢測驗證與碳足跡驗證的輔導機構,擁有經驗豐富的機械安全輔導工程師,並與多家國內外知名驗證公司合作。

服務範圍包含各項產業機械、工業電控系統、鞋廠自動化設備、半導體設備及光電廠設備…等產品。

我們擁有在電子電器、家用電器類產品、電池類產品與機械設備類產品等認證經驗,亦熟悉各國法規要求及驗證標誌申請作業流程,與各國官方驗證單位直接配合,幫您快速取得各種驗證標誌。

碳足跡是什麼?

產品的生命週期溫室氣體排放量(或稱產品碳足跡)的計算,需要有一套一致性的方法來引導與規範計算的過程。自2008年英國標準協會公布第一個針對產品碳足跡計算的規範—PAS 2050後,國際間目前已發展與發展中之產品碳足跡相關標準/規範。

一個產品在其生命週期內排放多少溫室氣體?過去幾年間,這個問題變得愈發重要。“產品碳足跡”可以給出答案。

產品碳足跡統計了一個產品在其生命週期各個階段產生的所有溫室氣體排放量。例如從資源開採、前體製造、成品製造,到成品離開公司大門過程產生的碳排放。

產品碳足跡使產品的溫室氣體排放量變得透明。

同時,博翔科技們採用環境、經濟和社會標準對產品進行全面的可持續發展評估。

英國碳足跡計算準則—BSI PAS 2050
BSI PAS 2050「產品與服務溫室氣體排放生命週期評估規範」為英國標準協會(BSI)制定並集合碳信託(Carbon Trust)與英國環境、食品與農村事務部(Defra)之力發展而成,2008年版於2008年10月29日正式公布,為第一份針對產品與服務生命週期溫室氣體排放而制定之規範,亦成為國際標準組織(ISO)發展碳足跡準則之參考文件,同時也是目前我國計算產品碳足跡時,最多也最常被採用的標準。目前已修訂為2011年版。

國際標準組織(ISO)的碳足跡計算標準—ISO 14067系列
ISO 14067標準由國際標準組織負責制定環境管理(environmental management)系列標準的第207技術委員會(ISO/TC 207)下第7子委員會(SC 7)負責制定。ISO 14067的發展目的是為提供產品溫室氣體於量化與溝通方面之要求事項。
ISO產品碳足跡標準歷經多次的委員會議討論,終於定案,於2013年5月21日以 “技術規範” 方式正式公布為 ISO/TS 14067:2013。而近年在2018年8月20日又發佈了ISO 14067:2018國際標準正式取代了技術規範 ISO/TS 4067:2013。
Note: ISO/TS被歸類為ISO的技術性文件,即Technical Specification(技術規範)的縮寫,其與「Specification(國際標準)」在本質上仍有一些差異。

碳足跡盤查認證流程:

博翔科技獲得許多機構認證標章,專業度值得信賴

而博翔科技輔導產品眾多,CNC、包裝機、塑膠機械、壓出機、滾輪機以及PCR檢測儀器,皆可以透過博翔科技的輔導,取得相關認證。

我們的六大服務

全球權威認證機構
可協助取得全球相關認證標章,讓您的產品可以出口全球各地取得當地銷售資格

擬定認證方案與組合
爭取一次測試,取得多個或多國認證;把握認證過程環節,及時反饋進度,縮短認證週期,提高效率

CB轉證服務
協助獲得處理電氣電子產品和元件的安全、電磁相容性和能效的相關認證,並可以獲得國際電工委員會電器產品合格測試

防爆認證專區
針對使用在礦區或潛在爆炸危險環境的電子設備及非電氣設備,舉例:石化業、加油站、印刷廠、塗料廠及麵粉加工業等存有易燃易爆類氣體、蒸氣或粉塵的場所,我們提供產品認證需求。 有此類需求請撥打分機104

協助準備各式技術文件
總裝圖、爆炸圖、電路原理圖、材料清單、標籤、說明書等;協助客戶準備測試樣品,提供預檢、預測試服務

檢測領域廣
涉及電子電器,無線通訊,醫療設備,汽車類檢測,能最大程度滿足到客戶需求

成為博翔科技的服務客戶,不只是博翔科技永續的客戶,更是擁有博翔科技專業的國內外證書團隊服務。

不論是在海內外入關問題方面、買家對認證問題釋義方面以及相關各國法令的專業知識,博翔科技服務眾多不同產品類型客戶

皆能一一替您解答。博翔科技不只是為客戶解決認證問題,更致力於提供客戶在取得認證之後更多產品行銷全世界的多元服務。

立即與我們聯絡:
網址:https://protect-safe.com
電話:04-23598008#106(國際轉證)
住址:臺中市西屯區臺灣大道四段771號7樓

加入LINE立即諮詢

加入好友

GR7715EENG4515

西安的雪,下了一天多了,望著窗外房檐、樹梢不斷積厚的雪花,心中暗涌起一份竊喜,皚皚白雪,給古城平添了一種朦朧氣氛、歷史韻味,雪后的西安就像是回到了古時候的長安。 忙完工作,趁著天色尚未暗透,匆匆地趕往大唐芙蓉園,喜賞雪后美景,尋覓長安的影像。 在西安,欣賞雪后的靚色,追尋大唐的記憶,重見雪中的“長安”,芙蓉園是很好的選擇。雪后的古典園林,冰清玉潔,古樸端莊,盡顯唐風韻律。 走出地鐵,抬頭遠望,我驚呆了!雪呢?長安呢?龐大的園林,只是在陰暗處還能看到些許雪渣,其他的都已經無影無蹤,化作甘露滋潤大地了。 西安還是西安。 天漸漸地暗了下來,周邊的高樓大廈逐漸模糊,弱光下,仿唐建筑隱約質樸,唐風古韻更加凸顯。當華燈初放,大唐建筑燈火通明,絢麗多姿,盛唐風華盡顯。紫云樓富麗堂皇,仕女館妖嬈靚麗,廊橋燈火九曲,唐市古樸繁華,云水間顯盡大唐繁華璀璨。 踟躇在芙蓉園林,看一出大唐歌舞,品幾種長安小吃,轉一轉唐風集市,柔和光影里,空浮魚燈下,不時碰到幾個古代盛裝的女子,真似穿越了。 雪后的西安酷似長安。 夜幕下的西安也似長安。 >>>更多美文:原創散文

入秋后,陣陣秋風寒意膿,天空中不時響起南飛候鳥鳴叫的聲音。這時,漫山遍野芭茅花又開了。那雪白色的花穗毛茸、蓬松,輕如蟬翼般的隨風飄搖。芭茅花就開在山間的巖壁上,或者石縫中,或者枯黃的茅草從中。找一處干凈的草叢躺下,看頭頂絨絨的芭茅花在秋風中搖曳。感覺泥士的氣息與自己從未有過的接近。陽光暖和著每一寸肌膚,淺藍的天空上飄浮的朵朵白云在眼前晃晃悠悠。茅花軟軟的,像棉花。一枝在手,輕輕地扶過臉頰,暖暖的;像母親的手,癢癢的,特別舒服。風過之時,如雪花漫天飛舞,茅花那小小的象蒲公英般的花瓣在陽光中裹著一縷金黃輕舞飛揚,或隨風而逝,或散落于山的角落。 最喜歡在芭茅花綻放的季節在河灘上玩耍。相比于荒山道路兩旁,河灘上的芭茅花要顯得整齊劃一。平坦的河灘上綠草茵茵,各家的牛羊都在河灘上悠閑吃草。我們躺在草地上,看藍天白云,聽溪水流淌。一不留神,草地上的牛羊就不見了蹤影,翻身趕緊前去尋找,果然看見牛羊在芭茅叢中吃草。特別的小山羊,雪白的羊毛和芭茅花極為相似,要是不動,還真的觀察不到山羊的蹤影。也可以深入芭茅叢中,用手撕去茅桿上的皮葉,便露出玉白色的芭茅桿來,用手輕輕一撇,芭茅桿就折斷了。我們采摘了一大把,聚攏在手里,便成為雪白的一束芭茅花。輕輕一抖,一朵朵輕盈的芭茅花像蒲公英一般隨風飛舞。仰面躺在河灘上的草叢里,有頑皮的同伴悄悄將細小的芭茅花伸向你的頸脖里,癢癢無比。也有趁你不注意的時候,把芭茅花放進鼻孔中,引得噴嚏連連。 芭茅花開了,也是扎茅花笤帚好時機。父親是扎茅花笤帚好手,他穿著厚實的衣服,手握柴刀,鉆進密實的芭茅叢中,砍那些粗壯的茅花桿回來,身上沾滿了碎小的茅花。砍回來的茅花桿放在水泥地上,鋪開,要晾曬上幾個日頭。等曬干后,用小竹竿輕輕拍去茅花桿上的茅花,一時間,茅花隨風曼舞,紛紛揚揚飄向遙遠的地方。過去,家里生活很窘迫,上學都很困難。暑假,我們兄妹三個就盡力幫家里多干點活,上山拔竹筍、砍柴拿到集鎮上去買,以補貼家用。 父親坐在院子里的樹蔭下,扯去茅花桿外面薄薄的一層芭茅葉,剩下金黃的茅花和光溜溜的茅花桿,把茅花桿剖成兩半,利用茅花桿本身的韌勁,扎成一小支。再合并到一塊,用茅桿纏結實,頂端用刀削整齊就可以了。父親扎茅花笤帚不用半根繩索和鐵絲,全是利用茅花桿的韌性編制而成的。考究點的茅花笤帚頂部還可以編制成圓球狀,如女人的發髻一般。這樣做笤帚更加美觀,也更加扎實耐用了。 每至秋風瑟瑟的時節,我的腦海里就會浮現故鄉漫山遍野的芭茅花,雪白而輕盈,以及父親坐在樹蔭下,木雕泥塑一般,滿身落滿了白花花的芭茅花。父親花白的頭發和雪白的芭茅花融合在一起,不禁讓我感慨時光深處,歲月靜好。紛亂的芭茅花擾亂不了平靜入水的日子,一如父親平凡而清淡的時光。 >>>更多美文:現代散文

陜南老家的親戚打來電話,讓我們回去參加三姑婆九十五歲壽宴。 哥開著車,一路向南。眨眼間秦嶺便橫亙眼前。初秋的薄霧氤氳散去,山林紅黃間綠,渲染秋色斑斕。山體綿延,高速公路像一條美麗的弧線望不到盡頭。剛看清“終南山公路隧道”幾個隸書大字,車子已鉆進隧道。隧道一個接著一個,究竟有多少隧道以及隧道的名字我記不清了,只覺得這些隧道就像一支利箭穿越重疊的山巒、縱橫的溝壑,連接著一座又一座山梁。坐在車里,竟有“天高任鳥飛”的感覺。 千年前韓愈老先生曾感慨“云橫秦嶺家何在,雪擁藍關馬不前。”李白更是嗟嘆“危乎高哉!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而三十年前,我那次回陜南老家,同樣是一次膽戰心驚的旅程。 那時的山路坡陡彎急,道路逼仄、回環太多,車就像個甲殼蟲在蛇形的路沿上顛簸,感覺隨時都有翻下去的可能。暈車嘔吐不說,一路提心吊膽,根本無暇看山賞景。坐在搖晃的車里,就如同坐在隨大風舞動的飄帶上,心常常提到嗓子眼上。那時,回一趟老家,翻一次秦嶺,最少也得八小時車程,還要徒步三四個小時才能到家。我走不動了,抹起了眼淚,父親一邊給我鼓勁兒,一邊講起了他小時從丹鳳徒步到西安的往事。 上世紀五十年代初,爺爺讓住在丹鳳老家的父親來西安上學。三姑爺帶著八歲的父親徒步九天才到藍田縣城,隨后坐馬車到了西安。 父親說,第一天他的腳就磨出了血泡,腳底火辣辣、黏膩膩的,鉆心的疼。夜晚借宿山民家,腿腫、腳疼加上想奶奶,他躲在被子里悄悄地抹著淚。一天、兩天、三天……轉過一個山梁又是一個山梁,可群山環繞,似乎沒有盡頭。停歇、拭汗、行走,偶爾能遇到穿麻鞋、打裹腿、肩挑山貨的山民。山上寂靜得能聽到樹葉窸窸窣窣聲,還有行走的腳步聲,就這樣走了九天才走出了大山。 “咱們現在進入秦嶺最長的隧道了。”哥的話打斷了我的回憶。扭頭四下望望,感覺跟剛才那幾段隧道沒什么區別,只是很長很長,就在我稍感壓抑的時候,前方隧道兩旁布置的樹木花草以及紫色的燈光帶映射出海豚、鯨魚游動于洞頂,我瞬間精神了許多,原來這樣的設計是為了緩解司機的視覺疲勞,避免安全隱患。 飛馳在西漢公路上,穿越一個又一個隧道,當光影交錯,一寸陽光一寸暗影,在眼前流淌變換,有剎那恍惚,昔日那個在大山踽行的小女孩現在坐在車里感覺像在飛,在穿越一種神秘。在人類以超自然力的創舉中,把大秦嶺從南到北深鉆穿透,天塹變通途,我不知九泉之下的父親會有怎樣的感慨?昔日古道上的驛棧亭郵,湮沒于地老天荒,而沿公路一溜兒興建的服務區、休息區、加油站與超市,讓人與物的流動極為便捷,再無羈旅之難。 不到四個小時,我們就翻過秦嶺,回到老家。在酒店與三姑婆、親戚們杯盞交錯時,我的眼前浮現出當年那個傍晚到達三姑婆家里的情形:小土屋油燈如豆,斑駁的桌子上粗瓷碗盤…… 該說些什么呢?我的感慨在胸中翻江倒海。《愚公移山》雖是寓言故事,然而中國自古就有“逢山開路、遇水架橋”的奮斗精神,一條條現代化通衢,讓神州處處是美麗的景致。 回來的路上,我望著南來北往的車輛,忽然感覺出門旅行居然成了我們普通人說走就走的任性,心想,七十年彈指一揮間,可祖國翻天覆地的變化還是讓人慨嘆不已。走過角角落落,跨過山山水水,我真切地感到:路,讓遠方不再遙遠! >>>更多美文:心情隨筆

想天知心, 給情伴路。 說國談民, 喝酒交人。 >>>更多美文:自創詩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g64t6qvau 的頭像
    g64t6qvau

    謝欣瑜的評價推薦清單

    g64t6qva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